手机版 別開生麵網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崇與祟的區別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崇與祟的區別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祟[su㬝
祟是一個漢字,讀作su㬯즄是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,引申義是不正當的行動。該文字在《戰國策ⷩ햣等文獻均有記載。
U+795F
漢字演變古籍解釋字義方言集匯壓“祟”錢
讀音su㬀
部外筆畫:5
總筆畫:10
筆順編號:5225211234
四角號碼:22901
Unicode:CJK
漢字首尾分解:出示
漢字部件分解:出示
筆順讀寫:折豎豎折豎橫橫豎撇捺[1]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雖遂切,音粹。《說文》神禍也。《徐曰》禍者,人之所召,神因而附之。祟者,神自出之以警人。《左傳ⷦ年》實沈台駘為祟。
又《哀六年》河為祟。《前漢ⷦ 傳》祟在巫蠱。《師古注》禍咎之徵,鬼神所以示人也。故從出從示。
又《集韻》雪律切,音恤。義同。[2]
1.原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(迷信);借指不正當的行動。
1.(會意。從示,從出。示,與鬼神有關。表示鬼魅出來作怪。本義:鬼神製造的災禍)同本義[evildoing]
寡人不祥,被於宗宙之祟,沉於諂諛之臣,開罪於君。——《戰國策ⷩ햣
2.又如:禍祟(災禍);祟書(迷信者認為,人害病是鬼神作祟,而且鬼神何日何時作祟,可在書上查出,此書稱為“祟書”);祟惡(指鬼神所作禍害)
1.指行動詭秘,不正當[insecret,evil]。如:鬼鬼祟祟;暗中作祟;私心作祟[1]
◎粵語:seoi6
◎客家話:[台灣四縣腔]sui5[客英字典]sui5[海陸豐腔]sui6[寶安腔]sui5[客語拚音字匯]sui4[梅州腔]sui5[3]
◎贛語:xik5。如鬼祟祟裏;鬼祟鬼祟
◎吳語:soe5
壓“祟”錢
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,名字叫“祟”,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,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,孩子嚇得哭起來,然後就發燒,講囈語而從此得病,幾天後熱退病去,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了。人們怕祟來害孩子,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,稱為“守祟”。
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,夫妻倆老年得子,視為掌上明珠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們怕祟來害孩子,就逼著孩子玩。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,拆開包上,包上又拆開,一直玩到睡下,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。夫妻倆不敢合眼,挨著孩子長夜守祟。半夜裏,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,吹滅了燈火,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,孩子的枕邊竟裂出一道亮光,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。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。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,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。原來,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,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,因而,人們把這錢叫“壓祟錢”,又因“祟”與“歲”諧音,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“壓歲錢”了。在我國曆史上,很早就有壓歲錢。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壓勝錢,或叫大壓勝錢,這種錢不是市麵上流通的貨幣,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。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,有的正麵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。
另有一說源於古代“壓驚”。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“年”,隔365日後之夜,就要出來傷害人畜、莊稼。小孩子害怕,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“年”,用食品安慰小孩,即為“壓驚”。年久日深,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,至宋便有“壓驚錢”。據史載,王韶子南下,因被壞人背走,於途中驚呼,才被皇車所救,宋神宗即賜了他“壓驚金犀錢”。以後才發展為“壓歲錢”。
崇和祟的區別:指代不同、性質不同。
一、指代不同
1、祟: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(迷信),借指不正當的行動。
2、崇:表示高、終了等含義;也做地名,傳為夏禹之父鯀所封之地;崇也是姓氏之一。
二、性質不同
1、祟:會意。從示,從出。示,與鬼神有關。表示鬼魅出來作怪。本義:鬼神製造的災禍。
2、崇:形聲。從山,宗聲。本義:山大而高。
擴展資料:
祟組詞有:作祟、邪祟、送祟、魔祟、外祟、沈祟、魘祟、祟惡、忌祟、延祟等。崇組詞有:崇拜、崇高、崇尚、崇奉、尊崇、推崇、登崇、崇阜、崇明、崇禮等。
一、作祟[zu㲳u㬝
謂鬼怪妖物害人。後亦指人或某種因素作怪、搗亂。
許傑《壽平》二:“或者也因為他腦子裏的饑餓哲學在作祟吧!”
二、邪祟[xi㩳u㬝
舊指作祟害人的鬼怪。
元ⷩ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二折:“莫不是郊外去逢著甚邪祟?又不瘋又不呆癡。”
三、崇拜[ch㳮gb㠩]
尊敬欽佩。
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囯ⷨ斧鴧𘨫》:“今妖穴住居北地,不知崇拜皇上帝,不知修好鍊正,其罪之多不可勝數。”
四、崇尚[ch㳮gsh㠮g]
尊重;推崇。
孫犁《澹定集ⷯ藝評論>改進要點》:“不崇尚大塊文章,而要求實事求是、符合文藝規律、用科學態度寫出的短小精悍作品。”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